在商业运营的复杂版图中,合法合规是企业稳健前行的基石。近期,刘荣宗律师团队作为被告人陈某的辩护人,承办了一起备受关注的非法销售成品油犯罪案件。面对非法经营成品油因新规调整导致性质认定极具争议的困局,以及控方强烈主张的非法经营罪指控,团队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法律思维,成功扭转局势,为企业家们敲响了合规警钟,也提供了应对法律危机的重要参考。
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性质认定现状新规下的争议与困境
长期以来,非法经营成品油行为的性质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本就存在诸多争议。过去,严格的成品油批发、仓储、零售经营资格审批,使得未取得许可经营成品油被普遍认定为非法经营罪。
但随着政策的重大变革,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,明确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,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;2020 年,商务部废止《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》。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打破了原有的认定格局,成品油是否属于限制买卖的物品成为争议焦点。
尽管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取消,但法律监管并未松懈。根据国务院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,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实行许可制度。2022 年 10 月 13 日,应急管理部等 10 部门联合发布公告,对《危险化学品目录(2015 版)》进行调整,将 “1674 柴油 (闭杯闪点≤60℃)” 调整为 “1674 柴油”。至此,成品油中除润滑油外,汽油、柴油、煤油均被纳入危化品目录。复杂的法规调整,让非法经营成品油案件的性质认定变得迷雾重重。
本案基本情况
本案被告人陈某为所涉企业(该企业)法定代表人,2021年5月,王某为方便的自有车队,与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约定该企业出租撬装加油设备给王某,王某负责实际经营管理该撬装加油站,案涉柴油为闭杯闪点>60℃。
2024年1月,在某市组织的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执法活动中,案涉撬装加油设备被查处,成品油约19.6吨。2024年1月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,2024年4月陈某被刑事拘留,2024年5月被某区检察院批捕,2024年7月某区公安将此案件以非法经营罪移送某区检察院,涉案违法所得为56万元左右,后某区检察院2次退回公安补充侦查,于2024年12月以陈某涉嫌非法经营罪,涉案销售数额约322万元向某区法院提起公诉。
刘荣宗律师团队的辩护思路阅卷中抽丝剥茧,构建辩护策略
面对控方的强大攻势和法规争议带来的巨大挑战,刘荣宗律师团队迅速组建专业小组,开启了一场与时间和法律难题的赛跑。团队第一时间深入查阅案卷,对警方收集的每一份证据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,从证据的来源、收集程序到证明内容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最终形成了做无罪辩护、罪轻辩护同步进行的辩护思路,具体如下:
01 关于无罪辩护:本案事实不清,证据不足,陈某不构成犯罪
有罪判决的标准是“案件事实清楚、证据确实充分”,但在本案中,控方所提供的证据却存在诸多瑕疵:书证未体现陈某参与;证人证言仅指向王某;资金流水与陈某无关联;销售金额性质存疑。这些证据各自孤立,无法形成完整、闭合的证据链,无法确凿无疑地证明陈某参与并实施了犯罪行为。根据“疑罪从无”的基本理念,在证据不足、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,不应认定陈某构成犯罪。
02 关于罪名辩护:即使构成犯罪,应为危险作业罪
因法律政策已调整成品油经营监管框架,商务部于2020年废止《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》,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明确下放审批权限,政策导向趋于宽松;柴油虽被纳入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,但依据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第三十三条,其规制核心为生产安全,与非法经营罪保护的“市场秩序”法益无关。且最高人民法院法答网及“两高”典型案例(高某海危险作业案)明确:无证经营成品油行为应优先适用危险作业罪,非法经营罪认定须谨慎。
在整个辩护中,刘律师团队除了在法律适用层面,团队敏锐地抓住新规调整这一关键因素,指出在案件发生期间,成品油经营资格审批政策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,以往认定非法经营罪的司法实践基础已被动摇,不能再简单套用旧有标准来判定本案性质。团队通过大量研究相关案例和法规解读,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无罪辩护及罪轻辩护逻辑。
更重要的是在阅卷中,团队发现证据存在多种瑕疵,因此,在证据梳理与质证环节,团队对存在瑕疵的证据发起有力攻击。例如,部分证据的收集程序严重不符合法定要求,存在程序违法问题,这可能导致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存疑,极大地削弱了控方证据的证明力。同时,团队积极挖掘对陈某有利的情节,如陈某主观上对政策变化认知不足,并非故意从事非法经营活动;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虽有违规,但尚未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或其他重大损失;陈某到案后积极配合调查,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等,以此构建罪轻辩护的坚实基础,为陈某全力争取合法权益。
案件结果
辩护策略的胜利与法律的公正裁决
经过激烈的庭审辩论和严谨的司法审查,法院最终采纳了刘荣宗律师团队的辩护意见。考虑到政策变化的客观因素以及案件的具体情节,法院没有认定陈某及相关人员构成非法经营罪,而是根据危险作业罪的相关规定进行量刑。最终量刑从有期徒刑5年以上、并处罚金百万,扭转为有期徒刑10个月、且无罚金。
这一判决结果,不仅是对陈某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,更是对刘荣宗律师团队专业能力和辩护策略的高度认可,同时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。
本案对企业的启示
合规经营,方能行稳致远
01 时刻关注政策法规变化
政策法规如同一座移动的灯塔,指引着企业前行的方向。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机制,密切关注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变化;定期组织管理层和员工开展学习活动,确保能够及时、准确地了解最新的法律要求,避免因对政策不了解而误入违法的歧途。例如,对于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业务,要及时掌握审批权限的调整、审批条件的变化等关键信息。
02 将合规经营意识融入企业血脉
合规经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。企业要将合规理念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,从采购、销售、存储到运输,全流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。建立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,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,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审查。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等特殊行业的企业,更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,确保经营活动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。
03 建立完善的风控防范体系
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。企业应定期开展全面的法律风险排查,针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制定详细、可行的应对措施。尤其是对于像非法经营成品油这类风险极高的业务,企业在开展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,确保自身具备合法经营的条件。若条件不具备,应果断调整业务方向,切勿冒险经营。同时,应加强与专业法律机构的合作,在遇到复杂法律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意见,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。
04 冷静应对法律危机
一旦企业面临法律纠纷或被调查,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。企业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,同时第一时间聘请专业律师,制定合理、有效的应对策略。在处理过程中,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,维护企业和自身的合法权益。更重要的是,要从法律问题中深刻吸取教训,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反思和整改,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。
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唯有坚守合法合规的底线,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