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19日,生态环境部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标志着自2017年CCER(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)被暂停登记6年后,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再度重启,引发了市场爆炸性关注。
想要知道什么是CCER,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碳交易。
01 由来
碳交易即碳排放权的交易。在《京都议定书》清晰地界定温室气体排放权使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后,由于其具有商品价值和交易的可能性,进而催生出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。
02 碳交易原理
CCER,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(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)。我国政府对特定行业的企业进行碳排放限额管理,并通过拍卖或免费的方式向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。纳入管理的企业的碳排放量不能超过配额,否则需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超过部分的额度,也可以在CCER交易市场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,用于抵销配额履约清缴。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,在碳排放市场的配额由政府规定,而CCER的额度是真实的减排量。
03 碳交易市场
目前,我国碳交易市场根据是否具有强制性,分为强制性市场和自愿性市场。
强制市场指的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交易的产品为CEA(Chinese Emission Allowance),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在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。目前,我国仅有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、造纸、电力、航空八大重点行业被纳入到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,这些单位拥有政府分配的碳配额且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额清缴(碳排放履约)。
自愿市场指的就是CCER交易市场,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补充。经过核签的CCER和盈余配额一样进入碳交易市场,高排放企业在初始免费配额不够的情况下,可以从非履约企业或政府处购买配额,然后再利用购买或是自主开发的CCER项目进行部分抵扣,以达到最终实际碳排放量的抵扣,以达到“零碳”目标,进而避免高额罚款。
由此也不难理解,CCER也是一种碳排放权,是具有价值的碳资产。
CCER
01政策制定
CCER是中国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(EU ETS)之外,自主建立的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。CCER的设立,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,推动中国的低碳发展,实现国家自主减排承诺。
CCER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依据的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》以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。
02发展进程
CCER市场自2012年启动建设,2015年进入交易阶段,2017年由于“交易量小、个别项目不够规范”等原因暂停签发。2023年以来,CCER重启进程加速,随着首批方法学的发布,CCER的交易管理办法、交易平台、开发依据均已就位。
03市场重启
2023年10月24日,生态环境部公布首批CCER方法学,包括造林碳汇、并网光热发电、并网海上风力发电、红树林营造四类。首批方法学涵盖林业碳汇、能源产业、海洋碳汇等多个领域,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价值。
此前,10月20日,生态环境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为全国CCER市场重启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法律保障。而项目方法学的公布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,这意味着暂停了6年多的CCER市场正式迎来重启时刻。
相信不久的将来,会有更多的企业、和项目业主参与开发CCER,获得绿色收益,CCER交易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。